close


各位大大希望幫個忙~~小弟遍尋不到資料~~希望這些資料是近五年內的防震原理怎麼來的呢?還有是那間公司最先發表使用這技術的呢?以及最新的防手震技術來源使用何種技術方法?可以的話麻煩提供一下網頁或資料~~由衷感謝大家幫忙^^


er">



最早的防手震技術是Nikon於1994年,用在傳統的傻瓜底片機:Nikon Zoom 700VR / 700VR QD(日本以外地區稱之為Nikon Zoom Touch 105 VR QD) 的Vibration Reduction,VR系統,它比Canon的is防手震鏡頭早一年出現。但由於市場定位錯誤,這台傻瓜相機的定價偏高,銷售量極差,並未引起風潮。

而一般所知最早應用在單眼反射式相機的防手振技術,則是1995年由Canon在年首先應用在數位單眼相機的鏡頭Canon EF 75-300mm f/4-5.6 IS USMImage Stabilizer,IS系統(注1),其原理是利用鏡頭內的三向運動感測器,實際感應鏡頭的振動方向然後透過鏡片的移動來校正震動造成的影像,這項應用它得到TIPA1996年最佳鏡頭的大獎(注2)。在這顆鏡頭推出之後,Nikon 於1996年立即跟進,重新應用VR技術推出規格接近的 80-400mm f/4.5-5.6D ED VR AF Zoom-Nikkor來與它抗衡。
防手震應用在數位相機的領域,則始於2000年12月推出的 Olympus C-2100UZ(1/2"CCD,210萬像素,10x光學變焦)以及2001年1月Canon PowerShot Pro90 IS (1/1.8"CCD,260萬像素,10x光學變焦)

Panasonic利用與Canon的IS系統、Nikon VR系統相同的概念,發展出了 OIS防手振系統,在2002年9月推出自己的第一台防手振相機FZ1(200萬像素機種)

雖然Canon的is和Nikon的VR防手震系統市場反應相當不錯,但若要使相機完全具備防手震功能,則所有交換鏡頭都必須購買防手震鏡頭,這對消費者來說是相當大的開銷,不過這問題後來被Minolta解決了。

Minolta捨去在鏡頭使用矯正鏡片組的做法,而是利用浮動CCD的技術來穩定影像達到防手振的目的,稱為Anti-Shock,AS。這種發明使得Minolta的數位相機和數位單眼相機的機身就有防手振,不需要重新購置鏡頭群了!2003年Minolta首次將這種技術使用在專業機A2和數位單眼反射相機DYNAX 7D上面,並得到2004-2005 EISA最佳影像科技發明大獎(注3),A2也得到TIPA2004年度最佳消費型數位相機的獎項。

防手震科技的目的在於有效延長安全快門時間,例如將原本需要1/60秒的快門提高到1/30、1/15、1/8。防手震功能雖然降低發生手震的機率,但不能保證在開啟防手震的狀況下一定不會有手震的問題出現!舉例來說:在某個拍照環境下,1/60秒之快門得到影樣清楚、沒有手震現象的清晰照片的機率有85%;1/30秒之快門可能只剩下60%的成功機率,而快門速度進一步減慢到只有1/15秒的時候時,成功率可以能只剩30%了,快門愈慢,成功率就愈低。而防手震功能便是將這個成功率拉回到較快快門的狀態。在開啟防手震功能的狀況下,1/15秒的快門得到清晰的成功照片的機率極可能可以回復到80 %,但不會是100%。
因此在使用慢速快門時,可以多試拍幾次,很可能就會出現一張比較清楚的照片。Nikon 的BSS防手震便是利用這點設計出來的。

以下綜合目前市面各廠商對抗手震的各項技術與辦法:

利用浮動鏡片組:

NikonVibration Reduction,VR
CanonImage Stabilizer,IS
PanasonicOptical Image Stabilizer,OIS
SigmaOptical Stabilizer,OS
SONYSuper Steady Shot(合併KonicaMinolta前)

利用浮動感光元件:

KonicaMinoltaAnti-Shock,AS
Ricoh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PentaxShake Reduction,SR 
SONYSuper Steady Shot(合併KonicaMinolta後,由AS改良)

其它方式:

Casio Anti Shake DSP ,運用影像訊號處理技術以及高速快門,來減少手震造成影像模糊。(類似快門先決+智慧型閃燈)
SamsungAdvanced Shake Reduction,ASR則是利用軟體運算去做影像的修正。(計算震動對影像的影響後修正影像)
NikonBest Shot Selector,BSS 則是從拍攝的多張照片中,自動挑出一張最清楚的。(連拍)
Olympus 的 數位影像模糊校正模式(利用超高ISO降低快門時間)
Fujifilm 的 Super CCD+超高ISO 高感光防手震(善用SUPER CCD雜訊少的優勢,透過超高ISO縮短快門時間)

附註:

1.兩位板友引用自由時報報導說Canon於1992年推出鏡頭的資料有誤,實際推出時間應為1995年。

2.TIPA-Technical Image Press Association

3.EISA-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 



參考資料
http://www.dpreview.com、http://www.digital.idv.tw、各廠官方網站、http://www.eisa-awards.org/、http://www.tipa.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lly82a024 的頭像
    sally82a024

    就是要你愛上我!!!

    sally82a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