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我想問一下所謂的防手震功能只指??
說法一:手不管如何晃動相機會自動捕捉鏡頭???
說法二:相片模糊時會出現警示框框???
因為我的相機是nikon
也號稱有這樣的功能,但是照相手晃動相片一樣會糊,只是會出現框框告訴你相片可能模糊,因此不知道這樣的功能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防手震功能??
感覺有些怪怪的
所以想請問一下
er">
相片會糊,有二種可能。一種是沒有對到焦,另一種是因為相機晃動,或主體正在運動,造成的相片模糊。所有的相機都有對焦功能,所以撇開對焦失誤的問題,一般在討論模糊或晃動時,都是FOCUS相機晃動或主體運動造成的部份。
要達成防手震的方法有二種:一種是提昇快門速度,在維持合宜曝光的情況下,快門愈快,拍出晃動照片的機率愈低,這種方法可以克服手晃,也可以克服主體運動所產生的位移。另一種是在相機或鏡頭內部採用光學修正元件,不論是在鏡頭內部設有防手震鏡片組,或是在相機的感光元件上設有CCD防手震,都是屬於光學防手震,這可以單方面抑制相機造成的晃動,尤其是在拍攝靜態物體時,但對於主體的運動則沒有辦法。
二種防手震現在都有人做。如CASIO是利用提昇快門速度達成防手震效果;Canon、KONICA MINOLTA、Nikon、Panasonic、RICOH、SONY等都是使用光學防手震。在相同的曝光條件下,感光度愈高,快門速度也愈快,所以目前有些廠牌相機,例如FUJIFILM、SONY等,會利用提昇ISO感光值來提昇快門速度達成防手震的效果,這種方式對廠商來說最容易。但是提昇ISO值,隨之而來就是相片的雜訊會變多,畫面顆粒感會粗,而且會出現有彩色點點,在放大沖印或列印時,較易破壞畫面的美感。但FUJIFILM因為有自家的SuperCCD技術,所以雜訊的表現相當優異。光學防手震的設計較複雜,以Canon、Nikon、Panasonic及SONY部份機型都是在鏡頭加了手震修正鏡片,運作時會降低相片銳利及反差(消費機程度較小);KONICA MINOLTA及RICOH是使用CCD防手震,對畫質的影像較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您的第一個說法,「手不管如何晃動,相機會自動捕捉鏡頭」,寬鬆的定義是對的。不過,在嚴格講起來,首先要看你手晃動的程度,是不是在相機可修正的範圍內,輕輕地晃跟故意晃,相機能夠修正的量不同,晃的太厲害,照片還是會糊。其次是要看你的快門速度,如果你的快門速度很慢,相機晃動的頻率雖然在相機可以修正的範圍內,但是按下快門到拍攝完成的這一段時間內,如果相機晃動造成的模糊,是大到可以在該相片尺寸下看的出來的,那麼就等於還是會晃動,在這種情況下,防手震的效果不佳。
第二個說法,相片模糊時會出現警示框框。是的,目前有許多相機都會在快門是1/30或1/15秒時,出現手晃警示,尤其是有內建防手震的相機都會有,但有手晃警示的卻不一定有防手震,它只是好心提醒你,在這個快門速度下,手晃可能造成影像模糊。
不知道您的Nikon是哪一個型號。Nikon的光學防手震,會有一個「VR」做為識別,VR是Vibration Reduction(震動抑制)的縮寫。以現行的Nikon型號裏,有內建光學防手震的有:COOLPIX 8800/P3/P4等,其它的都沒有光學防手震。不過Nikon有一個「BSS」模式,坊間有些人會誤以為它是什麼防手震,事實上它是「Best Shot Selection」也就是說相機會在一連串的拍攝中,挑出一張相機自己覺得最好的,但那無助於降低晃動的問題。開了BSS,在LCD上會顯示BSS字樣。而如果是P3/P4,在LCD上則會有「VR」或「VR-ACTIVE」的字樣,這也就是防手震目前是開啟狀態,前者是半按快門時才會運作,後者是一直運作中,如果需要搶拍,VR-ACTIVE是最佳選擇。